[原創(chuàng)]剛剛在加州Hot Chips大會上,百度發(fā)布了其稱為AI云計算芯片的XPU,然而令人失望的是這只是一款正在經歷著基于FPGA原型驗證的“芯片”,目前還沒有進入ASIC流片和量產階段。
按照集成電路ASIC設計與制造經驗,一款經歷過FPGA原型驗證后的ASIC芯片,還需要經過ASIC設計、工程流片和測試三個階段,不出意外還需要至少6個月的時間才能進入量產。而百度的這款XPU量產的時間可能會更長。
百度研究員歐陽劍針對此次發(fā)布表示,XPU仍然沒有配備編譯器。這款處理器在FPGA上實現,通過訂制的邏輯電路提供指令。這些小核心類似于CPU,開發(fā)者只能使用匯編語言,而所有的執(zhí)行都由主機來控制。整個流程包括拆分計算任務,編寫XPU代碼,調用專用的邏輯函數,從而在Linux平臺上進行編譯和運行。
不過歐陽劍表示,該團隊將會很快開發(fā)一款編譯器。
據了解,百度設計的芯片架構突出多樣性,著重于計算密集型、基于規(guī)則的任務,同時確保效率、性能和靈活性的最大化。XPU的目標是在性能和效率之間實現平衡,并處理多樣化的計算任務。FPGA加速器本身很擅長處理某些計算任務,但隨著許多小內核交織在一起,多樣性程度將會上升。
歐陽劍表示:“FPGA是高效的,可以專注于特定計算任務,但缺乏可編程能力。傳統(tǒng)CPU擅長通用計算任務,尤其是基于規(guī)則的計算任務,同時非常靈活。GPU瞄準了并行計算,因此有很強大的性能。XPU則關注計算密集型、基于規(guī)則的多樣化計算任務,希望提高效率和性能,并帶來類似CPU的靈活性。”
有業(yè)內專業(yè)人士指出,百度的這款XPU很難在一年之內實現量產,而要想看到由百度XPU搭起來的“圍棋高手”,則還需要至少兩年時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