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際互動到底發(fā)生了什么?如果你將科技界的最新時尚當真,過不了多久,我們將不再與真人對話,而開始與機器或者“機器人”交談?;蛘?,我們談話的對象可能是假扮成人的機器人,或是假扮成機器人的人類。人類與人工智能之間的組合變化將變得越來越有趣。
但如果這樣做的效果像宣傳的那么好,我們將更進一步遠離人際直接互動的世界,邁向一個由屏幕——以及與計算機智能交流的新方式——操控我們大部分生活的未來。如果純粹為了便利,這種誘惑將難以抗拒。但較不易被察覺的是這個過程中我們可能失去什么。
Facebook剛剛為這一趨勢帶來了史上最大幅度的提振,該公司上周發(fā)布了一種讓企業(yè)將自己的機器人接入其聊天系統(tǒng)Messenger的方法。如果想了解天氣,只需提問,智能機器人就會作答。如果你對購物感興趣,身旁的機器人將向你展示最新報價,并指導你直到完成付款。
如果人類接受這一理念,所有電話服務中心將被淘汰。如果你可以立刻在自己的智能手機上得到機器人的回應,還有什么理由繼續(xù)等待人工應答呢?反正電話服務中心人員是按腳本應答,這些互動完全可以被編入一款軟件。
要想讓機器人受歡迎,必須不讓這一技術走過界。微軟(Microsoft)任性的聊天機器人Tay就展現(xiàn)了機器人可能出現(xiàn)怎樣的錯誤,這個扮成一名青春期少女的算法程序已開始在Twitter上散布種族主義言論。大多數(shù)人工智能并不是很聰明,當培訓新系統(tǒng)的主要技術涉及所謂的機器學習時,事實證明,機器人既可能學好,也可能學壞。
并不是說Facebook上的聊天機器人很快會有自己的思想,而且變得下流。大多數(shù)機器人的人工智能模式都很有限,它們利用機器學習來“理解”接收到的問題,并主要反饋預設的答案。它們嘗試先確定需求,然后在和你交談的過程中給出答案。
更深層次的人工智能也將隨時派上用場。但它既可能涉及硅腦,也可能涉及人腦。Facebook推出的另一款聊天服務M,依靠真人坐在幕后反饋答案,不過對用戶而言,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得到的信息是由人還是由計算機生成。隨著機器人變得越來越聰明,它們將承擔更多的應答服務,最終將人工完全擠出反饋流程。
人際互動在又一個層面上敗于技術的前景必然會讓人類感到痛惜,更不用說對影響就業(yè)的大量擔憂。但誰愿意放棄自動取款機而回去排隊等待銀行柜員服務呢?當排隊等待電話服務中心應答漸漸成為歷史時,大多數(shù)人都不會介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