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期視頻我們跟大家詳細介紹示波器的帶寬問題。
帶寬概念的基本介紹
帶寬對示波器來說是個非常重要的指標。那我們平時所說的帶寬到底是個什么概念呢?帶寬是指示波器模擬前端的模擬帶寬。它的大小直接決定了示波器對信號測量能力的高低。
具體得說,示波器帶寬是指示波器測得正弦波的幅度不低于真實正弦波信號3dB幅度(即真實信號幅度的70.7%)時的最高頻率,也稱-3dB截止頻率點。隨著信號頻率的增加,示波器對信號的準確顯示能力都將會下降。
圖1 幅頻特性曲線
當被測正弦波的頻率等于示波器的帶寬時(示波器放大器為高斯響應),可知測量結果誤差大約為30%。如果使測量誤差降為3%,則被測信號的頻率應比帶寬要低很多。例如,用帶寬為100MHz的示波器測量頻率為100MHz,幅值為1Vpp的正弦波信號,最終屏幕上顯示出來的信號為100MHz,幅值為0.707Vpp的正弦波波形,這還只是正弦波的情形。由于大多數(shù)信號比正弦波要復雜的多,因此,我們在選擇示波器的時候,為達到一定的測量精度,使用示波器通用的法則即通常所說的5倍準則:示波器所需帶寬=被測信號的最高頻率成分×5。
正確選擇帶寬
由于復雜波形的信號由各種不同諧波的正弦波信號組成。
而且這些諧波構成的帶寬可能很寬,當帶寬不夠時,高次諧波分量就不會有效放大(被阻礙或衰減),可能會造成幅度失真,邊緣消失,細節(jié)數(shù)據(jù)丟失等等,這時測量出來的信號特性如響鈴與振鳴等都會沒有任何參考價值。
所以對于不同頻率的信號測量,帶寬的正確選用是非常重要的。當測量高頻信號時,如測量27MHz的晶振時,應使用示波器的全帶寬測量,按下通道控制軟鍵,將帶寬限制設為關閉。
圖2 全帶寬測量晶振(正確)
圖3 20MHz帶寬限制測量晶振(錯誤)
若是開啟帶寬限制,即帶寬限制設為20MHz,則晶振波形會失真,測量也就沒有價值。
當測量低頻信號時,需要設置帶寬限制,將高頻信號干擾濾除,使有用信號顯示得更加清晰。
帶寬與上升時間
提到帶寬,就不能不提上升時間了,上升時間通常定義為信號幅值從最大穩(wěn)態(tài)值的10%變化到90%對應的時間。當然,在ZDS2022示波器中,您可以打開Measure(測量)菜單,選擇閾值設置,設置“較低”和“較高”兩個值,調(diào)整上升下降時間的電平測試區(qū)間,如20%~80%,可以實現(xiàn)對信號上升時間的電平測試區(qū)間的自定義設置。
圖4 上升時間
示波器的帶寬可直接表現(xiàn)出它所能測量信號的最小上升時間,從指定的帶寬可以評估示波器系統(tǒng)的上升時間,可以用:Tr (上升時間)=0.35/ BW(帶寬)(1GHz以下示波器)的公式計算。
這里的0.35是示波器帶寬與上升時間(一階高斯模型時的10%-90%上升時間)之間的比例系數(shù)。根據(jù)上面的公式,若示波器的帶寬為200MHz,可計算得Tr =1.75ns,也就是最小可觀察的上升沿時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