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電子技術應用》
您所在的位置:首頁 > 電源技術 > 市場分析 > 智能手表現(xiàn)狀尷尬 電池成關鍵瓶頸

智能手表現(xiàn)狀尷尬 電池成關鍵瓶頸

2013-08-15

6月索尼發(fā)布了SmartWatch 2,果殼電子發(fā)布了智能手表Geak Watch,國外公司Omate推出雙核TrueSmart手表,本月傳出藍港在線CEO王峰投資T-Watch,上周inWatch發(fā)布,然而現(xiàn)實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美好,果殼手表一再跳票,inWatch反響平平,其他智能手表只聞其聲。
 

在一陣“Amazing”的驚嘆聲中,智能穿戴設備的焦點在數度轉移后落定在智能手表上。

6月索尼發(fā)布了SmartWatch 2,果殼電子發(fā)布了智能手表Geak Watch,國外公司Omate推出雙核TrueSmart手表,本月傳出藍港在線CEO王峰投資T-Watch,上周inWatch發(fā)布,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里智能手表市場風起云涌,大多數人還不知道這是個什么,但是對創(chuàng)業(yè)者而言,大風已經刮到眼前。
 
然而現(xiàn)實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美好,果殼手表一再跳票,inWatch反響平平,其他智能手表只聞其聲,套用那句俗語,站在風口上,豬都能飛起來,現(xiàn)在風到了,豬卻還沒有準備好。
 
電池成最大瓶頸 價格與配置失衡
 
Geak Watch采用了1.55英寸240×240像素屏幕,512MB RAM內存,4GB ROM存儲,500mAh鋰電池,支持WIFI和藍牙,而inWatch采用的是1.5英寸屏幕,包含GSM通訊模塊,其余配置幾乎與Geak Watch相當。
 
記者在現(xiàn)場體驗中發(fā)現(xiàn),inWatch的屏幕顆粒感很重,相當于4英寸正方形屏幕的640×640像素,顯示效果差強人意。作為一款純計時工具,inWatch的理論最長待機時間為一周,不過在打開WIFI和藍牙的情況下,只能支持三個小時。
 
現(xiàn)場一名inWatch的合作商表示,智能手表的配置很難提升了,一方面體積那么小,電池容量有限,高配太費電,另一方面智能手表緊貼著手腕,會吸收人體的熱量,同時自身發(fā)熱也很容易被人體感知,最直接的降低發(fā)熱的辦法就是將低配置。
 
“他們拿工程機過來給我們做測試的時候下面都貼著隔熱層。”該人士說,又要保持體積小巧又要避免過熱,沒那么容易解決。
 
而價格是另一大掣肘,Geak Watch售價1999元,inWatch售價1799元,而同樣配置的智能手機還不到500元。一位智能手表供應商人士表示,智能手機的量已經使得其硬件的邊際成本降到很低,而智能手表的出貨量還非常有限,均攤到每個單品上的成本就很高,另一方面工業(yè)設計的成本也比手機要高得多。不過該人士仍表示,以目前市面上智能手表的價格,廠商們仍然可以獲得高毛利。
 
生態(tài)魔咒:先有雞 or 先有蛋?
 
inWatch內置了微博、微信、樂動力、玩拍等第三方應用,玩拍運營經理王臣漢透露,把手機APP移植到手表上并不僅僅是分辨率的適配,展現(xiàn)方式、界面布局、輸入方式、交互等都需要重新規(guī)劃。
 
“安卓系統(tǒng)屏幕下拉會顯示通知,很容易和軟件自己的下拉功能沖突。”王臣漢說。此外inWatch的左右滑動可以調節(jié)音量,可能也會和軟件本身的滑動沖突。
 
不過這都不是問題,問題是需要有開發(fā)者愿意為智能手表來開發(fā)更多應用。目前APP開發(fā)者集中在iOS和安卓,微軟砸重金獎勵WP開發(fā)者也收效甚微,對多數小團隊而言,在兩大平臺上投入的精力已經夠多,如果智能手表的出貨量起不來很難有開發(fā)者愿意去為這樣的平臺開發(fā)產品。
 
智能手表廠商也在積極拉攏開發(fā)者,但是這種方式可以拉攏的數量畢竟有限,且無法形成自己的生態(tài)。“如果蘋果一直只有那么幾個軟件,它可能做到現(xiàn)在這樣嗎?”王臣漢說。
 
成本和風險決定了智能手表無法大規(guī)模投產,出貨量少又使成本和價格高居不下,高價又影響銷量,銷量不夠不足以吸引開發(fā)者,而生態(tài)不健全又不足以吸引消費者,智能手表正在陷入這樣一個死循環(huán)。
 
作為一款互聯(lián)網產品,智能手表或許可以通過廣告或者增值服務賺錢來補貼硬件成本,拉低整體價格從而刺激市場,不過在初期這樣的嘗試存在著很大的風險。
 
其實這些廠商都不傻,盡管難做,還是一頭栽進去,因為智能手表蘊藏著下一個移動互聯(lián)網機會。
 
先驅或先烈 都好過旁觀
 
與Jowbones 2等產品不同的是,智能手表有獨立的顯示屏,也就意味著除了單純的接收信息外,還能同步傳遞信息,這使得其蘊藏了更廣泛的商業(yè)前景。
 
蘋果的iWatch仍在傳說當中,三星、索尼等廠商已經蠢蠢欲動,微軟的智能手表項目也時有消息放出,安卓已經在手機屏幕上站穩(wěn)了腳跟,蘋果也不緊不慢,相比之下微軟等廠商顯得更著急,措施了手機和平板兩塊屏幕,他們不能在手表上再失利。
 
這次國內廠商聞風而動的速度前所未有,傳感器研發(fā)商、芯片制造商、供應商等產業(yè)鏈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也都在積極推動。
 
現(xiàn)在切入智能手表似乎并不是一個好的時機,硬件技術仍然有待完善,產業(yè)鏈尚未形成規(guī)模,成本難以壓低,更重要的是消費者的需求尚未明確——有多少人會花一部智能手機的價格去買一塊功能簡陋的智能手表?
 
不過相信對投身其中的創(chuàng)業(yè)者而言,這些問題都已經反復思考過千遍,或許有了答案,或許仍在摸索,可以肯定的是,現(xiàn)在勢頭起來了,如果早一步進入這個市場,就比后來者多一份機會,等到變成紅海,想進去也來不及了。
 
被風潮“趕鴨子上架”的廠商們面臨的是巨大的機會和風險,誰也說不好會變成先驅還是先烈,不過投身其中至少要比在一旁觀望更值得敬仰。
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(chuàng)文章之外,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。轉載的所有的文章、圖片、音/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。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(chuàng)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(lián)系確認版權者。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,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,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,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。聯(lián)系電話:010-82306118;郵箱:aet@chinaaet.com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