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 要: 導通電阻的準確測量是低導通電阻MOSFET測試中的一個難點。介紹了一種用于低導通電阻MOSFET測試過程中自動校驗測試系統(tǒng)的方法。通過在DUT板上增加高精度低阻值標準電阻測試回路的方法,在正式測試前對測試系統(tǒng)進行自動校驗,校驗合格后繼續(xù)對MOS管進行測試,否則將停止測試;避免了由于自動測試設備(ATE)、DUT板、金手指等測試單元的精度漂移、器件老化等因素導致測試不準確的情況,保證了產(chǎn)品的測試精度,對提升測試的品質(zhì)具有重要意義。
關鍵詞: MOS管;導通電阻;自動測試設備;待測器件
MOSFET(Metal-Oxide-Semiconductor Field-Effect Transistor)是金屬-氧化層-半導體場效晶體管的簡稱,中文簡稱MOS管,是一種典型的半導體功率器件。隨著半導體技術的不斷進步,MOS管性能提升明顯,應用日益廣泛。電源控制和電源轉換是MOS管大量使用的一個重要領域,在這類應用中,MOS管通常作為開關使用,導通電阻是最為關鍵的參數(shù)之一,直接影響到應用電路的穩(wěn)定性。因此,導通電阻的準確測量成為MOS測試的重點。
1 低導通電阻MOS管簡介
MOS管按照柵極的功能可分為增強型和耗盡型,按照溝道的材料類型可分為P溝道或N溝道,兩種組合起來共四種類型,一般主要應用的為增強型的NMOS管和增強型的PMOS管。與傳統(tǒng)的晶體管相比,MOS管具有開關速度快、輸入阻抗高、安全工作區(qū)大、熱穩(wěn)定性好等優(yōu)點[1]。MOS管的主要參數(shù)有:
V(BR)DS:漏源極擊穿電壓;
RDS(on):MOS導通時漏源之間的電阻;
RDS(on)@ID:漏極工作電流為ID時的漏源極導通電阻;
ID:最大漏極工作電流;
PD:最大漏極耗散功率。
半導體廠家設計了多種規(guī)格的MOS管滿足各種不同的應用需求。漏源極擊穿電壓的范圍從幾伏到上千伏, 最大漏極耗散功率從幾瓦到幾百瓦,導通電阻從幾毫歐到數(shù)百歐,設計工程師可以選擇合適的型號滿足設計要求。
隨著半導體工藝技術的不斷發(fā)展,MOS管的性能不斷提升,擊穿電壓越來越高,導通電阻越來越小,很多產(chǎn)品的導通電阻已經(jīng)在毫歐的量級(稱為低導通電阻MOS管),這對于產(chǎn)品應用非常有利,可以降低MOS管的功耗,實現(xiàn)更大的工作電流,也提高了電路的轉換效率。
2 MOS管測試
在MOS管生產(chǎn)制造過程中,測試是保證其質(zhì)量及剔除不良品的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。測試通常由自動測試設備ATE(Automatic Test Equipment)、機械手(HANDLER)、負載板(LOADBOARD,也叫DUT板)等構成的系統(tǒng)來完成。典型MOS管測試系統(tǒng)結構如圖1所示。
ATE是由測試儀和計算機組合而成的測試系統(tǒng),擁有各種參數(shù)測試必須的各種資源,包括精密測量單元PMU(Precision Measurement Unit)、器件供電單元DPS(Device Power Supplies)、高速存儲器(Pattern Memory)、向量生成器、繼電器控制矩陣等。負載板是把測試儀資源信號轉換為被測IC所需信號的電路模塊。機械手作用是:通過機械裝置,依次逐個將需要測試的IC連接到測試回路中,并根據(jù)測試機測試的結果(PASS/FAIL),將被測IC放到相應的料管中,從而實現(xiàn)良品與不良品的篩選。
測試是由HANDLER觸發(fā)測試儀ATE根據(jù)計算機程序控制的電流電壓信號通過負載板加到被測IC,再根據(jù)測試儀采集回的數(shù)據(jù)進行判斷并返回測試結果給HANDLER進行篩選的過程。
對于較小電阻的測量(如參數(shù)Rds(on)),采用的是開爾文測試(或稱四線測試法),如圖2所示。開爾文連接有兩個要求:對于每個測試點都有一條激勵線F和一條檢測線S,兩者嚴格分開,各自構成獨立回路;同時要求S線必須接到一個有極高輸入阻抗的測試回路上,使流過檢測線S的電流極小,近似為零。圖2中r表示引線電阻和探針與測試點的接觸電阻之和。由于流過測試回路的電流為零,在r3、r4上的壓降也為零,而激勵電流i在r1、r2上的壓降不影響i在被測電阻上的壓降,所以電壓表可以準確測出Rt兩端的電壓值,從而準確測量出Rt的阻值。測試結果和r無關,有效地減小了測量誤差。按照作用和電位的高低,這四條線分別被稱為高電位施加線(HF)、低電位施加線(LF)、高電位檢測線(HS)和低電位檢測線(LS)。
3 傳統(tǒng)低導通電阻MOS管測試中的問題
傳統(tǒng)的MOS管測試通常是根據(jù)MOS管的參數(shù)測試項目,編寫測試儀的加壓加流、測壓測流及相應繼電器控制等測試控制程序,根據(jù)預定好的參數(shù)測試流程項目對每一項進行測試,遇到某一項的測量數(shù)值超過規(guī)范的范圍時則認為是失效(FAIL)并被分到FAIL的BIN分,全部測量項目測量值都在對應參數(shù)測試項目的指標范圍內(nèi)時則認為是PASS并分PASS的BIN分。例如NMOS管8205的原測試項目方案如下表1所示(CONT為機械手與MOS管管腳的接觸性測試),測試流程如圖3所示,測試等效圖如圖4所示。
以上測試方案在測試儀精度良好的情況下,測試的準確性是可以滿足要求的,但由于MOS管的導通電阻的測試要求很高,對設備的精度要求相當苛刻。即使設備通過了標準校準盒校準,實際用標準樣品(GOLDEN SAMPLE)對比測試,仍會出現(xiàn)不符合要求的情況;這主要是因為標準校準盒對毫歐級的校準精度不高,同時由于各種原因(包括設備老化、外圍環(huán)境變化等因素)導致測量精度變差。應對此問題一般的做法是用標準樣管對測試系統(tǒng)進行定期校準,如果出現(xiàn)數(shù)據(jù)不在規(guī)范內(nèi)的情況,需要對測試儀的硬件進行調(diào)整,直至滿足要求。這種做法不僅效率低下,同時無法避免設備在校準周期內(nèi)發(fā)生精度超標的情況,存在質(zhì)量隱患。
4 改進后的測試方案
針對MOS管原測試方案當中的缺陷,本方案在原MOS管測試項目的基礎上增加對測試儀自身測量精度的校驗項,在負載板上增加標準精密電阻,在MOS管測試前先用標準電阻對測試儀進行精度校驗,通過后再對MOS管測試項目進行測試。改進后的測試項目方案如表2所示,測試流程如圖5所示,測試等效圖如圖6所示。
圖6所示,改進后的方案先用Rm對測試儀測試單元進行校驗,實時性地對測試儀進行監(jiān)控,有效地避免了因測試儀精度漂移導致MOS管量產(chǎn)中不良品混進良品中的威脅,校驗時間占總測試時間幾乎可忽略(原測試時間160.2 ms,校驗項時間為700 μs,校驗項約占測試總時間的0.5%),通過保證MOS管的測試品質(zhì)實現(xiàn)了效率的提高。
在低導通電阻MOS管測試中,針對原測試方案測試儀本身存在測量精度漂移的缺陷,本方案通過在負載板上增加標準電阻,在MOS管測試前先對測試儀的測量精度進行自動校驗,實際生產(chǎn)證明,本方案有效避免了潛伏性的威脅,提高了MOS管測試的品質(zhì)。
參考文獻
[1] 陸坤.電子設計技術[M].成都: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,1997.
[2] 電子計量測試應用手冊編委會.電子計量測試應用手冊[Z].電子工業(yè)部電子計量測試研究中心站,1985.
[3] 王水平.MOSFET/IGBT驅動集成電路及應用[M].北京:人民郵電出版社,2009.
[4] 朱正涌.半導體集成電路[M].北京:北京大學出版社,2001.
[5] NMOS管8205A數(shù)據(jù)手冊[EB/OL].http://www.ic5.cn/p_CEG8205A_c90b.html.
[6] 趙英偉,龐克儉.Kelvin四線連接電阻測試技術及應用[J].測試原理,2005(11):3-4.
[7] 童詩白,華成英.模擬電子技術基礎[M].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2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