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電子技術應用》
您所在的位置:首頁 > 其他 > 設計應用 > 一種基于混合匹配的指紋識別方法
一種基于混合匹配的指紋識別方法
來源:微型機與應用2011年第2期
張志禹, 佀 薇
(西安理工大學 自動化與信息工程學院, 陜西 西安710048)
摘要: 為克服傳統(tǒng)的基于細節(jié)點匹配的不足,對基于點模式匹配算法與改進的2DPCA匹配算法的混合識別算法進行了改進。改進后的算法在點模式匹配算法中加入改進的2DPCA算法的初匹配得分權重,提高了點模式匹配算法的準確性;并利用點模式匹配算法對2DPCA算法的匹配結果進行二次匹配,同時也提高了2DPCA算法匹配的準確率。
Abstract:
Key words :

摘  要: 為克服傳統(tǒng)的基于細節(jié)點匹配的不足,對基于點模式匹配算法與改進的2DPCA匹配算法的混合識別算法進行了改進。改進后的算法在點模式匹配算法中加入改進的2DPCA算法的初匹配得分權重,提高了點模式匹配算法的準確性;并利用點模式匹配算法對2DPCA算法的匹配結果進行二次匹配,同時也提高了2DPCA算法匹配的準確率。
關鍵詞: 指紋識別; 點模式匹配; 二維主成分分析

    指紋識別技術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生物特征識別技術,應用十分廣泛。指紋識別一般包括指紋圖像采集、指紋圖像增強、特征提取和匹配幾個部分,其中特征匹配在整個系統(tǒng)中占有重要地位。指紋識別系統(tǒng)中的匹配算法主要分為基于細節(jié)信息和基于全局信息兩種模式。目前,大部分的指紋識別系統(tǒng)都是采用基于細節(jié)特征的匹配方法,即提取細化后的指紋圖像的端點和分叉點信息,采用一定的算法實現(xiàn)匹配。此類算法雖然取得了較好的識別效果,但是對發(fā)生偏移、形變、斷紋等低質量的指紋圖像效果不佳,并由于該類方法在提取特征之前要對指紋圖像做一系列的預處理,耗時較長[1]。
    本文采用了一種基于點模式算法和改進的2DPCA的混合匹配算法,能夠充分利用指紋紋線中脊線和谷線的全局信息,彌補點模式算法的不足。
1 基于點模式的匹配算法
    本文采用一種在極坐標下基于中心點的指紋匹配算法,該算法的具體實現(xiàn)步驟如下。
    (1)構造指紋圖像特征點的集合,在預處理階段計算出指紋圖像的特征點及其特征點信息,包括特征點的坐標FeatureX與FeatureY、特征點的方向Direction和特征點的類型Type(包括端點和分叉點)。通過上述信息,設系統(tǒng)數(shù)據庫中已存在的指紋圖像為P,其特征點的數(shù)量為m,在線錄入的指紋圖像為Q,其特征點的數(shù)量為n,則它們對應的兩個點集為:


2 基于改進的2DPCA的指紋識別
    2DPCA算法是一種以圖像為分析對象的特征提取算法,因此在構造圖像協(xié)方差矩陣時,可以直接利用圖像矩陣。2DPCA算法以圖像的全局信息為處理對象,在實現(xiàn)降維和提取特征的過程中,賦予了圖像矩陣中每個像素相同的地位,如果直接采用2DPCA算法對圖像進行處理,將不可避免地損失掉一部分類間訓練樣本所包含的判別信息[2]。
    基于以上不足,本文設計一種基于樣本類別信息的改進2DPCA算法,該算法根據樣本類別信息的差異性,利用樣本的類內協(xié)方差矩陣作為特征向量的產生矩陣,利用類聚值向量和類間協(xié)方差矩陣來提取訓練樣本的特征。
2.1 改進的2DPCA算法
    假設訓練樣本為m×n的圖像矩陣,總數(shù)量為P,訓練樣本的類別數(shù)為L,設第l類的訓練樣本數(shù)量為Pl,則滿足:


    最后采用最近鄰法則,當諸如樣本T與其同類的某一幅訓練樣本Plj(Plj∈Pl)擁有最小歐氏距離且該距離滿足一定的閾值的時候,即可判定輸入樣本T與訓練樣本為同一幅圖像,即完成整個識別。
3 基于混合模式的指紋識別算法
    基于混合模式的指紋識別算法的流程圖如圖2所示。

    設共采集到N幅指紋圖像,樣本共分為K類,其中第k(k∈[1,K])類包含M幅圖像,則具體實現(xiàn)步驟如下:
    (1) 輸入指紋圖像的采集與質量評估;
    (2) 對輸入指紋圖像進行樣本類別劃分,設該輸入屬于第k類;
    (3) 對輸入指紋圖像進行2DPCA的預處理;
    (4) 提取輸入圖像的2DPCA特征向量集;
    (5) 采用2DPCA匹配算法在指紋圖像的第k類數(shù)據庫中進行初匹配,若不滿足匹配要求,則系統(tǒng)最終匹配失敗;滿足時,通過相應閾值的設定得到m(m<< M)幅候選指紋和它們的匹配得分權重,并同時按照索引得到它們的點模式特征點集[5];
    (6) 對輸入指紋圖像進行點模式預處理;
    (7)對預處理后的輸入指紋圖像進行點模式特征集中,采用點模式匹配算法進行二次匹配,并加入對應的2DPCA匹配的得分權重。若滿足匹配要求,則系統(tǒng)最終匹配成功;若不滿足,則失敗。
4 實驗結果與分析
    本文在CPU為2.00 GHz、1.99 GHz,內存為2.00 GB的PC和Matlab R2007B,Visual Studio 2007的開發(fā)環(huán)境下,選用FVC2002DB2_A中的880幅指紋圖像進行匹配算法的實驗。該指紋庫共采集110個指紋,每個手指分別采集8次得到8幅指紋。實驗采用交叉匹配的方式,即每個手指從8幅中選取6幅作為模板指紋,2幅作為輸入指紋,一共進行220次匹配,得到實驗結果如表1所示。

    從表中可以看出,采用本文算法進行指紋匹配的識別率為93.57%,與點模式匹配算法相比,識別率有所提高。改進的2DPCA 算法在空間降維提取特征方面由于指紋圖像出現(xiàn)較大程度的位移,且部分粘連現(xiàn)象較為嚴重,使得最終算法中根據最近鄰原則所得到的匹配圖像出現(xiàn)錯誤,但是觀察其歐氏距離值的排序,正確的指紋圖像一般位于前列,這就為混合匹配算法提供了依據。采用混合匹配,識別率略有提升。本文將點模式匹配算法與2DPCA結合起來,在點模式匹配算法中加入了2DPCA算法的初匹配得分權重,提高了點模式的準確性;并采用基于樣本類別信息的方法,大大減少了點模式匹配中與原始數(shù)據點集之間的搜索和逐對匹配的次數(shù),因此要比原有點模式的效率高。
    本文對基于細節(jié)點的指紋匹配算法和基于全局信息的改進2DPCA匹配算法進行了分析;然后對三種模式的算法進行了比較,總結了其優(yōu)缺點;最后將兩種模式的算法相結合,設計了一種混合指紋識別算法。該算法具有兩種模式的優(yōu)點,能夠縮小匹配范圍,減少匹配次數(shù),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識別率,降低誤判和拒識率。
參考文獻
[1] JAIN A K, ROSS A, PRABHAKAR S. An introduction to  biometric recognition [J].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,2004,14(1):4-20.
[2] WANG Yong Xu. A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algorithm based 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[C]. Proc. of IEEE TENCON’06.Hong Kong, China:[s,n.], 2006.
[3] 羅希平,田捷. 自動指紋識別中的圖像增強和細節(jié)匹配算法[J]. 軟件學報, 2002,13(5):946-956.
[4] 祝恩. 低質量指紋圖像的特征提取與識別技術的研究[D].長沙:國防科技大學博士論文,2005.
[5] 金莉莉,李勇平,汪勇旭,等. 基于二維主成分分析的指紋識別算法[J].計算機工程,2008,34(7):215-217,220.
 

此內容為AET網站原創(chuàng),未經授權禁止轉載。